看惯了盆养的水仙,偶见现代画家朱屺瞻(1892—1996)老先生的名作《雪中水仙》,顿时眼前一亮,生发一丝新意。这幅水仙画,一反常人之俗,不取温室雅盏中的水仙之娉婷袅娜,而独树雪中水仙之柔韧与刚烈。厚重的山石衬托着一丛盛开的水仙,山上和地上一层薄薄的积雪与山石的阴暗部形成黑白鲜明的对比,使画幅的亮度大增。水仙的叶子以粗笔勾出,花瓣的线条相比较细,叶折花垂而不掩秀色。正如朱老先生所说:“我爱画野外田中的水仙,叶大而长,葱茏矫健。亦画风中折断之姿”。
自然的生成与人工的雕琢,虽各具其美,但久而久之,人们已无缘欣赏那在自然中生长的水仙了。据说从唐代起人们就开始人工雕琢培植水仙,如今园艺上的变种造型可达千余种。一个像洋葱头似的水仙球茎,经花工精心雕刻,能生出多彩多姿的奇丽形态。有的如金鸡报晓、有的如龙凤朝阳、有的如星汉灿烂、有的如蓝海明珠,还有的呈蟹状、像海星、如喇叭、似皇冠……争奇斗艳,幽香袭人。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其赋诗作画,大抒雅兴。宋代以来,为水仙做洋洋大赋的层出不穷。宋代杨仲学洛神赋体作水仙花赋,而高似孙则继而作水仙花前赋后赋。元代任士林、明代姚绶各有水仙花赋,越作越华美。到了清代,13岁的龚定
也作水仙花赋。吟诗作赋,描绘的还是那盆中的水仙。爱花及盆,唐玄宗以红水仙12盆赐与虢国夫人,盆皆为金玉七宝制成,华贵之极。连花名也镶金戴玉了,如今,中国水仙之两大品系,单瓣花称“金盏银台”、复瓣花称“玉玲珑”。
花是人工栽培与精心雕琢,盆是金贵高雅精工细做,名是珠光宝气金玉加身。如今,这“凌波仙子”的来由,已被人认为是“不许淤泥侵皓素,全凭风露发幽妍”的娇嫩秀美的仙女下凡。朱老先生这幅《雪中水仙》,让人感受了大自然天地中水仙之本来面目:虽无雕琢之奇,也无盆居之贵,更无华名之美,而却给人以冬雪难摧之韧、宁折不弯之刚的生命的力感。